我叫李梅,三年前,我拿出全部积蓄,加上从亲戚那儿借来的钱,加盟了一个听起来挺不错的烘焙品牌,叫“麦香坊”。当时我想得特别美,穿着干净的工服,在暖黄的灯光下,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面包、蛋糕从烤箱里端出来,香气弥漫整个小店,街坊邻居都夸赞……这简直就是梦想照进现实。
开业前,总部派了师傅来培训,一切都按部就班。我们店里的核心设备,包括那台看着挺气派的商用层炉烤箱,都是总部统一采购指定的。师傅教我们,这款吐司要上火190,下火180,烤28分钟;那款欧包要230度高温蒸汽烤25分钟……我拿着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,像得了武功秘籍,心里踏实得很。
可这踏实感,在我独立操作的第一天就被击得粉碎。
我记得特别清楚,那天我严格按照配方和记录的温度时间,烤第一炉招牌奶香吐司。设定的时间到了,“叮”的一声,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烤箱门,心瞬间凉了半截——靠近里面的几个吐司,顶部颜色深得发黑,都快焦了,而靠门这边的几个,却还是一副没睡醒的惨白样子。掰开一个“阴阳脸”吐司,里面竟然还有点黏牙。
“是不是我哪里操作错了?”我反复检查流程,没错啊。第二天,我更加小心翼翼,结果还是一样。有时候,明明设定的是180度,我用测温枪伸进去一打,显示的温度能飙到200度,有时候又只有160度出头。它就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孩子,你根本摸不透它下一秒想干什么。
问题很快就显现了。最直接的就是浪费。你知道看着一整盘、一整盘的面包、饼干被倒进垃圾桶是什么感觉吗?那倒掉的不是面团,是我的心血,是实实在在的钱啊。面粉、黄油、鸡蛋、糖……成本都不低。那段时间,我每天关门后算账,看着损耗单,心都在滴血。
更糟心的是顾客的反馈。有位老奶奶带着小孙女来买曲奇,小姑娘咬了一口就皱着小眉头说:“奶奶,这个饼干好硬,硌牙。”老奶奶虽然没说什么,但那眼神里的失望,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还有位经常光顾的上班族,委婉地告诉我:“老板,你们家的法棍,今天像根棍子,昨天又软趴趴的,是不是换师傅了?”
我没换师傅,我换的是无数次失败的产品。我的口碑,就在这一次次不受控的烘焙中,慢慢垮掉了。新顾客留不住,老顾客也在流失。看着隔壁同样新开的奶茶店生意红火,我心里那个急啊,又委屈,又无助。
我首先想到的是找总部。打电话过去,客服很客气,记录了我的问题,说会反馈给技术部门。等了两天,技术部门的人回电,问了一堆问题,最后给出的建议无非是:“多预热一会儿”、“买个烤箱温度计自己校准一下”、“可能跟你们这边的电压不稳有关系”。我照做了,买了专业的烤箱温度计,发现烤箱内的实际温度跟面板显示能差出二三十度,而且不同区域的温差大得吓人。我按照温度计的读数去调整设定,比如想要180度,我得设定到160度或者200度来“骗”它,但这招时灵时不灵,因为它的脾气是飘忽不定的。
请求总部派人来检修?回复是“已过集中保修期,需要付费,而且师傅派过去需要时间,需要排队”。远水救不了近火,我每天都要开门营业啊。
那段时间,我整个人都快魔怔了。整天围着烤箱转,不停地测试温度,记录数据,调整位置。我甚至能通过烤箱发热管红的程度,大概判断出它今天“心情”怎么样。店里的小伙伴也跟着我受苦,出炉的产品好坏全靠猜,大家的士气都很低落。晚上躺在床上,脑子里全是跳动的温度数字和烤焦的面包,失眠成了家常便饭。我老公看我压力太大,劝我:“要不咱别干了,太受罪了。”可投入了那么多,就这么放弃,我真的不甘心啊。
转机出现在开业半年后。我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,通过朋友介绍,自己花钱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看。老师傅打开烤箱后盖,这里敲敲,那里测测,最后告诉我:“姑娘,你这烤箱的温控探头位置不太对,而且这个继电器的触点也有点老化,接触不良,所以控温不准,温差大。这属于设备本身的缺陷或者老化。”
那一刻,我恍然大悟。原来不是我笨,不是我不努力,而是我赖以生存的“武器”本身就有问题。那种感觉,像是背了很久的黑锅终于被拿掉了,但又涌起一股对品牌的失望和愤怒。如果总部在采购和品控上能更严格一点,如果后续的设备支持能更到位一点,我何至于走得这么艰难?
后来,我咬牙自费更换了那个烤箱的核心温控部件,虽然不是换整台机器,但情况已经大为改善。虽然还是会有细微的波动,但至少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了。我能稳定地做出合格的产品了。
慢慢地,店里的生意有了起色。那位说曲奇硬的小女孩,现在成了我家奶油 Cupcake 的忠实粉丝;那个抱怨法棍不稳定的上班族,也重新回来了,还说现在我们的可颂做得特别酥香。
现在,我的店算是活下来了,也积累了一些熟客。但那段被烤箱折磨的日子,我永远忘不了。它教会我的,不仅仅是要有一手好技术,更重要的是,对于开店来说,稳定、可靠的设备是多么性命攸关。它就像战士的枪,厨师的刀,不能有任何闪失。
所以,现在如果有朋友想加盟什么店,来问我意见,我总会啰嗦几句:别光看品牌名气多大,营销多好。一定要去深入了解,他们提供的核心设备到底怎么样?口碑如何?售后及不及时?去问问已经开业的加盟商,他们的真实使用体验。那些看起来“标配”的东西,往往才是决定你每天是笑着开门还是哭着关门的關鍵。
我的那个旧烤箱,现在还待在厨房的角落里,我已经摸透了它的脾性,能和它“和平共处”了。但每次看到它,我都会想起那段焦头烂额的日子。它就像我创业路上的一道伤疤,提醒着我,梦想很美好,但实现梦想的路上,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,尤其是那个为你产出核心价值的“大家伙”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南港文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97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9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1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5)
4网购餐具套装有划痕商家说瑕疵品阅读 (75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