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会儿,我正琢磨着换个好点的耳机。新的太贵,看上的那款要将近三千。手头紧,心思就活络了,开始在二手平台上转悠。这一转,就看到了它。
卖家主页看着挺像那么回事,信用分是“极好”,卖过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,评价也都还行。他挂出来的耳机,照片拍得那叫一个精致,灯光下,耳机外壳泛着一种高级的金属光泽,连一点划痕都看不见。商品描述写得也诚恳:“个人自用,因设备升级故出,使用极少,续航给力,音质完美,无任何暗病。”
我动了心,但还是留了个心眼,给他发了消息。
“哥们儿,这耳机续航具体能撑多久啊?”
他回得很快:“放心,正常听歌五六个小时一点问题没有,跟我买的时候差不多。”
我又问:“有没有发票或者购买记录啥的?”
他发来一张截图,是电子发票的模糊一角,日期倒是能对上。“盒子、配件都在,原装充电线都没拆封。”他补充道。
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我那点警惕心也差不多消磨光了。一番讨价还价,最终以新机六折的价格成交了。付款那一刻,我心里还美滋滋的,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。
收到快递那天,我几乎是跑着下楼取的。拆开包裹,东西确实如他所说,盒子、配件齐全,耳机本体也看起来崭新。我迫不及待地连上手机,放了一首我最爱的曲子。那一刻,音质确实没得说,高音清亮,低音沉稳,比我那个旧耳机强了不是一星半点。我戴着它在屋里走来走去,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动听了。
可这好感觉,没持续多久。
大概用了三四天吧,我就发现不对劲。官方宣传这款耳机满电续航是8小时,卖家也说五六个小时没问题。可我第一次充满电,断断续续听了大概两个半小时,手机就提示电量低了。我当时想,是不是我没充满?或者是我音量开太大了?
第二次,我特意在睡觉前把它充满,第二天上班路上开始听。从家到公司通勤大概一小时,到公司时电量显示还剩一半多。上午我戴着处理了些工作,加起来听了不到三小时,中午吃饭前,它又“嘀嘀嘀”地报警了。
我的心凉了半截。这哪是“续航给力”?这分明是“续航无力”啊!
我赶紧联系卖家,语气还算客气,把情况说了一下。他一开始回复得还挺快,说:“不会吧?我用的時候都好好的。你是不是充电头不行?再充放电几次试试,锂电池有激活过程的。”
行,我信他。我又按照他说的,用了原装线,找了好点的充电头,完整地充放电了三四次。结果呢?一点改善都没有。最好的—次,撑死了也就三个小时出头,离他承诺的“五六个小时”差了一大截,更别提官方数据了。
我再找他,他的态度就明显变了。先是说“二手商品概不退换”,这是行规。又说“续航时间因人而异,跟音量、使用环境都有关系”。后来干脆说:“你都用了好几天了,谁知道是不是你弄坏的?”
我这火“噌”一下就上来了。跟他理论,他却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,最后直接不回复了。我申请平台介入,把聊天记录、电量截图全都上传了。可平台客服和稀泥,说这是“主观感受问题”,他们无法判断,而且交易已经完成,建议我们自行协商。
自行协商?人家早就把我拉黑了。
那一刻,我真的特别憋屈。感觉自己像个傻子,被人骗了,还无处说理。那两千来块钱,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是我省吃俭用攒下来的。就因为贪图这点便宜,换来一肚子气。
这耳机,我现在还在用。没办法,钱花了,总不能扔了吧。但它就像一个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每次用它,我都得时刻关注着手机上的电量显示,出门超过两小时就必须带上充电仓,生怕它突然哑火。那种感觉,就像开着一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熄火的车,提心吊胆,毫无享受可言。
它提醒着我的那次不聪明的决定。我怪卖家黑心,也怪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再多想想。他那句“续航给力”就像个鱼饵,而我,就是那条毫不犹豫咬钩的鱼。
后来我跟朋友聊起这事,他一句话点醒了我:“兄弟,电子产品,尤其是带电池的,你永远不知道上一任主人是怎么折腾它的。有些损耗,是藏在里面的,光看外表根本看不出来。”
是啊,续航这东西,不像划痕,一眼就能看到。它就像一个人的内伤,平时不显山不露水,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。
所以,我现在算是明白了。买二手东西,尤其是这种关乎体验的电子产品,真不能光看卖家怎么说,更不能贪图那点价格差。有些便宜,背后藏着的是更大的坑。如果非要买,也一定要找那种能提供清晰购买凭证、并且愿意承诺短期保修的卖家。像这种“续航短还不售后”的坑,踩一次,就够了。
那副耳机现在偶尔还会被我拿出来用用,电量显示格掉得飞快,像沙漏一样提醒着我那段不愉快的交易。它传来的音乐依旧动听,只是这份动听里,总是掺杂着一丝电量焦虑和被骗后的苦涩。这教训,真挺贵的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南港文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113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10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3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91)
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87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