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文典南港文典

网恋对象 “创业要钱”,转账后消失

    那会儿我刚换了新工作,每天对着电脑屏幕,眼睛酸涩得厉害。下班回到租的小单间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,我遇见了她。

    是在一个读书APP的评论区认识的。我随手评论了一句《挪威的森林》里的句子,她回复了我,说得特别有见地。我点开她的头像,是个侧影,在夕阳下的剪影,长发被风吹起。我们开始私聊,从村上春树聊到东野圭吾,从电影聊到旅行。她说她最喜欢下雨天窝在沙发里看书,我说我也是。那种感觉,就像在茫茫人海里突然找到了另一个自己。

    我们加了微信。她的朋友圈很干净,偶尔分享一些风景照,或者自己做的菜。她说话总是温柔又有力量,知道我加班会提醒我按时吃饭,知道我心情不好会发来一段她弹的吉他。声音透过手机传来,轻轻柔柔的,像羽毛拂过心尖。

    认识三个月的时候,我们通了第一次视频。屏幕那端的她,和我想象中几乎一样——清秀的脸,笑起来眼睛弯弯的。她说她在深圳,自己开了家小工作室,做服装设计。她说这话时眼神里有光,那种对未来的憧憬,特别感染我。那晚我们聊到凌晨两点,挂了视频我还舍不得睡,反复看我们的聊天记录。

    变故发生得很突然。去年十一月初,她连着两天没怎么回我消息。问急了,她才发来一段语音,带着哭腔。她说工作室的资金链断了,房东催缴房租,供应商也催着结款,她快撑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“我不想麻烦你的,”她在电话里抽泣,“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找谁了。”

    我说你先别急,差多少?

    她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八万。”

    我当时月薪到手八千,租着房子,还要给家里寄钱,存款总共也就五万多。但听着她的哭声,我脑子一热:“我想办法。”

    朋友劝我慎重,说网恋不靠谱。可我那时候根本听不进去。我想起她熬夜给我挑生日礼物,想起她记得我所有的小习惯,想起她说等工作室稳定了就来找我——这些细节,怎么可能是假的呢?

    我找同事借了两万,凑够八万,分三次转给了她。转账的时候,手机银行弹出风险提示,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“继续转账”。

    钱转过去后的头两天,她还会主动联系我,说钱收到了,说等渡过难关就好好谢我。可渐渐地,她的回复越来越慢,从半天回一句,到一天回一句,最后彻底没了音讯。

    我一开始还为她找各种理由——她太忙了,手机坏了,家里出事了。我每天发几十条消息,从关心到询问,从焦急到恐慌。那个红色的感叹号出现的时候,我正在开会。微信显示“消息未发送成功”,我愣了好几秒,不死心地打电话,听筒里传来“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”。

    世界在那一刻变得特别安静。会议室里同事在讨论什么我完全听不见了,只觉得血往头上涌,手脚冰凉。我请了假,跑到楼梯间,一遍遍拨那个熟悉的号码,听着机械的女声反复提醒我——这是个空号。

    我不甘心啊。我查遍了所有能联系到她的渠道——读书APP、微博、甚至支付宝。全都石沉大海。她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,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。

    最后让我死心的,是警察的话。我去报案,接待我的老民警听完我的讲述,叹了口气:“小伙子,这类案子太多了,对方信息都是假的,钱一转出去,几分钟就分散到几十张卡里取走了。”他看着我通红的眼睛,递给我一张纸巾,“就当买个教训吧。”

    那段时间,我过得浑浑噩噩。八万块钱,是我省吃俭用攒了两年的全部积蓄,还欠了同事两万。更难受的是心里的那个窟窿——我曾经那么信任的一个人,那么珍视的一段感情,原来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

    我开始失眠,整夜整夜地睡不着。一闭上眼睛,就是她的声音,她的笑容,还有她哭着说“我不知道还能找谁”的样子。我恨她,但更恨自己——恨自己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相信了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,恨自己为什么在那么多明显的破绽面前选择了视而不见。

    有天下班,我路过一家奶茶店,想起她说过最喜欢喝他们家的珍珠奶茶。我站在门口看了好久,最后还是没有进去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我失去的不仅仅是八万块钱,还有对爱情最本能的信任,那种毫无保留去相信一个人的勇气。

    现在,半年过去了。钱还得差不多了,心里的伤也结了一层薄薄的痂。偶尔还是会想起她,不是想念,而是提醒——提醒自己,在感情里,保持清醒和保持真诚同样重要。

    前几天整理手机相册,翻到我们视频聊天的截图。照片上的她笑得那么真实,那么动人。我看了很久,然后按下了删除键。

    有些路,走错了就是走错了。重要的是,你还得继续往前走。只是从此以后,我对“爱”这个字,多了一分敬畏,也多了一分谨慎。那种毫无条件的信任,我可能再也给不起了。这大概就是成长最残忍的地方——它教会你保护自己,却也拿走了你最宝贵的天真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