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那本厚厚的剪贴簿,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全部梦想——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客厅角落、手机拍的朋友家阳台、网上找的厨房照片,甚至还有她自己画的歪歪扭扭的草图。她说想要一个“能呼吸的房子”,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。
“我每天下班回家,就想有个地方能彻底放松。”李姐说话时眼睛亮亮的,“现在的房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,说不上来。”
这就是我工作的起点——不是画图,而是倾听。那个下午,我们没谈风格,没聊预算,她就给我讲她的一天:早上喜欢在阳台喝咖啡,晚上窝在沙发看书,周末要给两个孩子做烘焙,老人偶尔来住需要安静……我一边听一边记,心里那个家的轮廓慢慢清晰起来。
接下来的一周,我去了她现在的家。这是最关键的一步——你要在现有的空间里,看见未来的可能。李姐家其实采光不错,但家具摆得乱七八糟,走个路都得侧身。她抱怨说厨房台面永远不够用,孩子的玩具到处都是。
我拿着卷尺一寸寸地量,跪在地上看插座位置,打开每一扇柜门。这些细节很重要,它们决定了最后的设计能不能真正用起来顺手。有个小插曲,我发现李姐量尺寸时总是踮着脚尖,原来她156的个子,现在的橱柜对她来说都太高了。这个细节我默默记下了——后来的厨房,我特意把吊柜降低了10公分。
平面图我改了七八稿。第一版按常规思路,把客厅做得很大;第二版把动线重新规划;第三版开始考虑收纳……每次修改,都是把李姐的生活习惯一点点装进去的过程。比如我知道她先生爱喝茶,就在阳台专门设计了个茶台;知道孩子喜欢在地上玩,就选了软木地板。
最纠结的是颜色。李姐喜欢温暖的感觉,但又怕颜色太重。我带着色卡去她家,在不同光线下对比。最后选定了浅米色为主调,用墨绿和原木色点缀。当她看到效果图时,那个表情我至今难忘——她捂着嘴,眼睛有点湿:“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,甚至更好。”
选材料那阵子,我陪她跑遍了全城的建材市场。她一开始总看价格标签,我就说:“李姐,咱们先看喜不喜欢,合适了再谈价钱。”在瓷砖区,她摸着一块手工砖舍不得放手:“这个纹理真美,就是太贵了。”我告诉她:“厨房是你每天要待的地方,看见喜欢的东西,心情都会不一样。”最后她选了那块砖,现在每次去她家,她都要指给我看:“王设计师,多亏你当时劝我,现在越看越喜欢。”
施工那两个月,我几乎天天往工地跑。工人师傅都认识我了,开玩笑说:“王设计师,你这比监工还勤快。”没办法,图纸上的每一条线,最后都要在这里变成现实。有个地方工人理解错了图纸,把插座装高了五公分,我坚持要改过来——就这五公分,可能以后用起来就别扭好几年。
最感动的是装完那天。我特意选了个傍晚带李姐来看,夕阳正好照进客厅,整个房子泛着温暖的光。她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,手指轻轻划过墙面、柜子,像是在确认这一切是不是真的。
走到阳台时她停住了,那里按她的愿望做了个花架,还摆了我帮她挑的几盆绿植。“你知道吗,”她声音有点哽咽,“我以前总是想象,在这个位置放把摇椅,周末坐在这里看书。现在……现在真的有了。”
三个月后,我收到她发来的照片——阳台上的花开了,孩子们在客厅地毯上玩积木,厨房里飘着烘焙的香味。她说:“王设计师,这个家好像在呼吸。”
这就是我的工作。把那些模糊的梦想,变成可以触摸的日常。每个家都是主人的倒影,而我很幸运,能做那个帮他们把倒影变成现实的人。现在李姐经常介绍朋友来找我,开口总是:“让王设计师给你设计个能呼吸的家。”我想,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认可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南港文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95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7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0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2)
4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1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