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文典南港文典

虚假桂圆购买网付款后桂圆空壳多

    那会儿我刚工作没多久,想着给家里买点年货。我妈一直念叨想吃桂圆干,说补气血。我在网上搜来搜去,跳出来一个页面特别漂亮的店铺,叫“XX滋补坊”,图片上的桂圆肉厚核小,金黄饱满,还写着“农家自产”、“无添加”、“假一赔十”。价格比别家便宜不少,我心想着捡到宝了,赶紧下了五斤的单。

    付款的时候有点小插曲,平台提示我卖家账户有点异常,建议我谨慎交易。可我当时被那图片和低价冲昏了头,心想能有什么问题,直接就微信转账过去了。卖家还特别热情,说“亲,放心,今天就能给您发货,保证您吃到最正宗的桂圆!”

    等待的那几天,心里还挺美,想着妈妈收到时开心的样子。物流信息也正常,从某个南方小城发出的。大概四五天后,一个皱巴巴的纸箱子送到了。箱子很轻,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五斤桂圆不该是这个分量啊。

    我迫不及待地拆开,一股淡淡的霉味先冲了出来。里面塞着些旧报纸,然后就是那些所谓的“桂圆”了。那场景,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——绝大部分都是暗褐色、干瘪瘪的空壳!轻轻一捏,就碎成了渣。我赶紧扒拉了半天,想找出几个像样的,结果真像是在沙子里淘金。好不容易找到几个看起来圆润点的,用力一捏,壳是破了,里面要么是干瘪的一层皮贴着核,要么干脆就是空的,偶尔有点果肉,也带着黑丝,明显是变质了。核也特别大,黑乎乎的,跟图片上那种小巧饱满的核完全不是一回事。那一堆东西,掂量一下,感觉连一斤都不到。

    我整个人都懵了,火气一下子就顶到了脑门。立刻拍照联系那个卖家。一开始,他还装模作样地问:“亲,怎么了?有什么问题吗?”我把照片发过去,他那边的语气立刻就变了。

    “哦,这个啊,运输过程中难免有点损耗的嘛。”

    我说这哪是损耗,这根本就是一堆垃圾!他就开始扯皮,说他们的产品就是这样,风干的嘛,壳子肯定会有点脆。又说可能是我这边天气太潮湿,导致了变质。总之,千错万错,都不是他的错。

    我气得发抖,要求退款。他直接耍无赖,说生鲜产品,概不退换。我说你这算什么生鲜?这明明就是干货,而且你这是欺诈!他后来干脆就不回消息了。我再发信息,屏幕上只冷冰冰地显示着“消息已发出,但被对方拒收了”。他把我拉黑了。打他留的那个手机号,一直是关机状态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像个傻子,被骗得团团转,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。

    看着地上那一堆桂圆壳,心里别提多难受了。不仅仅是钱的问题(那几乎是我当时一周的饭钱),更是一种被愚弄、被欺骗的愤怒和委屈。我兴冲冲地想尽点孝心,结果却换来这么一堆破烂。我想象着妈妈如果收到这个,她肯定会心疼钱,还会安慰我说“没关系,心意到了就行”,可越是这样想,我心里就越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我不甘心,试着去平台上投诉。但因为我是直接微信转账,没有通过官方支付渠道,平台说很难介入处理。那个店铺链接没过两天也打不开了,估计是骗一波就跑,换个名字又继续了。我报警,警察叔叔听了我的描述,也表示很同情,但金额太小,对方信息又全是假的,立案侦查的希望非常渺茫。

    那包“桂圆”我一直没舍得扔,不是因为它有什么价值,而是我想留着它,给自己长个记性。它就放在我房间的角落里,像一个耻辱的印记。后来,我特意去超市,仔仔细细地挑了一袋品质好的桂圆干寄回了家。妈妈打电话来,声音里带着笑,说:“这桂圆真甜,肉也多。”我听着,鼻子有点发酸,嘴里应和着“甜就好,甜就好”,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。

    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,但我至今记忆犹新。它给我的教训太深刻了。现在网上买东西,尤其是食品,我绝对不敢再贪小便宜,一定会仔细看店铺信誉、用户评价,尤其是追评和差评。付款也坚决走官方渠道,绝不私下交易。那些看起来过于完美、价格低得离谱的,我直接划走,看都不看。

    那一箱空壳桂圆,它欺骗的不仅仅是我几百块钱,更是我对陌生人的那份轻易的信任,还有我那份想表达孝心的纯粹心情。它让我明白,这世上,有些“便宜”背后,藏着的可能就是精心设计的陷阱。我的孝心,不该,也绝不能浪费在这些虚假的“甜蜜”之上。现在每次看到圆润饱满的桂圆,我都会想起那次不愉快的经历,然后更加小心翼翼地,去辨别真实与虚假,无论是在网络上,还是在生活里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