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定做火锅店之后,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底料。好的底料是火锅的灵魂啊。我尝遍了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牌子,总觉得差了点意思——不是太咸就是不够香,有的吃完还烧心。后来有个做餐饮的朋友提了一嘴:“你要真想做好,得找源头厂家,批发。”
就这句话,把我引到了老陈那里。
朋友把他的微信推给我,说这人专门给外地火锅店供底料,在业内小有名气。我加了老陈,他朋友圈里全是发货的视频——一桶桶红色膏体封装得严严实实,上面贴着“特供”“秘制”的标签。偶尔还会发些客户反馈,都是夸味道正宗、生意火爆的。
我和老陈聊了几次。他说话特别实在:“哥,我做这行十几年了,从来不玩虚的。你这刚起步,我先给你发个小批量的试试,觉得好了再长期合作。”他还给我发来营业执照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照片,连工厂的视频都给我看了。说实话,看到他工厂里那些不锈钢大桶和忙碌的工人,我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最打动我的是他主动提出:“你先打两千定金,货到了尝过满意再付尾款。”这种诚意,让我觉得遇到了靠谱的人。
可就在准备打定金的前一天,老陈突然来电话:“最近原料涨得厉害,牛油、花椒都比上个月贵了三分之一。你要的话得抓紧,我这儿库存不多了。”他顿了顿,“这样,你要是直接付全款,我按老价格给你,还能多送五十斤。”
我当时就犹豫了。五千块不是小数目,可一想到能省下不少成本,又心动了。晚上和媳妇商量,她还提醒:“要不还是先少买点试试?”可我满脑子都是“机不可失”——那些做生意的鸡汤文不都说了嘛,该果断时就得果断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通电话里老陈的语气确实有点急,可我那会儿被“便宜”冲昏了头,第二天一早就把五千块全转了过去。
等待发货的那一周,我每天都要去即将开张的店面转转。量尺寸、画布局图,连每张桌子要摆什么调料都想好了。有时候闲着没事,我就站在空荡荡的店里,想象着这里坐满客人的样子——热气腾腾中,大家捞着毛肚黄喉,辣得直吸气却停不下筷子。想到这些,我就忍不住笑出声。
货到那天,我特意叫了朋友来帮忙。打开纸箱,里面是五桶密封的底料,每桶十斤。包装看起来挺正规,生产日期也很新鲜。我迫不及待地撬开一桶,凑近闻了闻——香味是有的,但总觉得淡了些,不像老陈说的“百米外都能闻到香味”。
当天晚上,我就在新店支起电磁炉,按老陈教的比例兑了骨汤,切了些毛肚、牛肉,请了几个老饕朋友来试味。汤底烧开的时候,我心里还美滋滋的,觉得梦想就要实现了。
可第一口下去,我就知道不对劲。
汤入口只有直白的辣,没有层次感。朋友老李是重庆人,他皱皱眉:“这个底料,咋只有辣味没得香味哦?”另一个朋友更直接:“感觉就是辣椒精的味道,吃完舌头麻得不对劲。”
我不死心,又加了两勺底料,多熬了半小时。可情况并没有好转——汤越煮越苦,表面的红油变得浑浊,完全没有正宗牛油该有的清亮。最要命的是,吃完之后所有人都觉得胃里烧得慌,老李说他的老胃病都快犯了。
那天晚上送走朋友,我一个人在空荡的店里坐了很久。电磁炉已经关了,可那锅失败的汤底还摆在桌上,凝固的红色油脂像血块一样触目惊心。我舀起一勺冷掉的底料仔细看,发现里面有很多细小的黑色颗粒——后来我才知道,那是劣质辣椒磨碎后的籽。
我给老陈发消息,说味道不对。他回复得很快,但话术完全变了:“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嘛”“你可能不习惯我们这种正宗重庆味道”“煮的方法要注意,火候很关键”。
我问他能不能退货,他就开始不回消息了。打电话过去,要么不接,要么就说在忙晚点回电。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说“包你满意”的人,突然就变得陌生起来。
那五千块钱,是我准备用来买桌椅的第二批款项。现在桌椅买不成了,店面租金的压力却一天天加重。更让我难受的是,信任就这样被轻易践踏了。
媳妇劝我:“就当花钱买教训吧。”可这教训太贵了——不只是五千块钱,还有我对开火锅店这件事的热情和信心。现在每次路过那条街,看到已经挂上别人招牌的店面,心里都会揪一下。
后来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,老陈根本不是什么厂家,就是个倒卖劣质底料的二道贩子。他发给我的那些证件都是PS的,工厂视频也是盗用的。据说他专门找我们这种想开店又没经验的小白,利用我们的急切心理和贪便宜的心态下手。
现在我还留着那五桶底料,就堆在车库角落里。有时候找东西时会看到它们,像五个红色的警示牌。我没扔掉它们,是因为想记住这个教训——在梦想面前,更要保持清醒。有些坑,跳过去是成长;跳不过去,就是永远的痛。
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做生意和做人一样,都不能图省事、走捷径。可惜,明白得有点晚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南港文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97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9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1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5)
4网购餐具套装有划痕商家说瑕疵品阅读 (75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