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加班时,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,心里会突然冒出一个声音:你真的能行吗?这个项目交给你,是不是个错误?每当有人称赞我的工作,我第一反应不是高兴,而是紧张——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我其实没那么好。
这种自我怀疑像影子一样跟着我。大学刚毕业时,我挤在人才市场里投简历,看着周围那些自信满满的竞争者,觉得自己平凡得像个背景板。好不容易进了家公司,坐在会议室里听同事们侃侃而谈,我攥着准备好的发言要点,手心全是汗,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。
“再等等吧,”我对自己说,“等准备得更充分些。”
但生活不等人。部门接了个重要项目,经理环顾一周,目光落在我身上:“你来负责核心部分,怎么样?”
我心跳漏了一拍。想推辞,想说“我可能还不行”,但看着经理信任的眼神,那些话卡在喉咙里。最后只是点了点头,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:“好。”
接下任务的头三天,我几乎没合眼。反复修改方案,查资料查到凌晨,做梦都在想工作流程。有次在茶水间,听见两个同事低声交谈:“他行吗?看起来没什么经验。”我端着杯子愣在那里,热水溢出来烫到手才回过神。
那种熟悉的怀疑又涌上来——也许他们是对的,我真的不行。
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日的深夜。办公室只剩我一人,窗外下着雨,我在改第七版方案,突然发现一个关键数据有问题。这意味着前面很多计算都要推倒重来。
那一刻,我几乎要放弃了。疲惫、焦虑、自我否定像潮水般把我淹没。我趴在桌子上,想着明天就去辞职。
但不知过了多久,我抬起头,擦掉眼角的湿润,新建了一个文档。
“就从这里重新开始。”我对自己说。
很奇怪,当接受了可能会失败的事实后,反而没那么害怕了。我开始一点一点地梳理问题,把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。不懂就去问,查资料,找案例。慢慢地,那些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,杂乱的数据渐渐有了条理。
项目汇报那天,我站在会议室前面,看着底下坐着的领导和客户。手心里还是有汗,但这次我没有避开他们的目光。
“关于这个项目,我想先从数据层面开始分析......”讲着讲着,我发现原本紧张的心情平静了下来。那些熬夜研究的内容、反复推敲的细节,都变成了我信心的来源。当有人提问时,我能准确地给出回答,甚至还能补充一些延伸的思考。
汇报结束那一刻,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,然后响起了掌声。经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:“做得很好,比我想象的还要好。”
后来项目顺利推进,我负责的部分获得了客户特别表扬。庆功宴上,同事举杯对我说:“没想到你这么厉害。”我笑了笑,没说什么。但心里知道,这不是什么“没想到”,而是我终于让自己看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从自我怀疑到逐渐找到自信的过程,并不是突然的顿悟,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。每一次在想要放弃时选择再坚持一下,每一次在怀疑自己时依然完成手头的工作,这些微小的选择像一块块砖石,铺成了通往自信的桥梁。
我还是会遇到挑战,还是会紧张,但不同的是,现在我心里多了一个声音:你可以的,毕竟,你已经靠自己的实力走过这么远了。
前几天,有个新来的实习生对我说:“真羡慕你总是这么自信。”我愣了一下,然后笑了。我想告诉他,现在的这份淡定,是经历了无数个自我怀疑的夜晚才换来的。但我最后只是说:“都是从不会开始的,慢慢来。”
窗外的阳光正好,落在办公桌上。我看着电脑屏幕上正在处理的新项目,平静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这条路还很长,但我知道,只要继续往前走,脚下的路就会一直延伸。而自信,原来就藏在你认真走过的每一步里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南港文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95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7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0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2)
4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1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