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文典南港文典

书桌台灯旁他的书签还夹着

    这张书签,还是三年前在西湖边一家小小的文创店里买的。木质的,薄薄一片,边缘打磨得光滑,上面用烫金的字写着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。买它的时候,我刚毕业,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一点不知天高地厚的闯劲。如今,它静静地夹在我那本翻得起了毛边的《平凡的世界》里,停在孙少平终于走出大山的那个章节。台灯暖黄的光晕打在它身上,木头的纹理清晰可见,像极了这些年我心上悄悄生长出的纹路。

    这本书和这枚书签,跟着我从南到北,搬了三次家。它见证了我最多的迷茫、最深的夜晚,和最无人可诉的心里话。

    记得最清楚的是前年冬天。我刚换了一份新工作,从熟悉的城市搬到北京。想象中的北漂是充满机遇和精彩的,现实却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。陌生的环境,高强度的工作,还有那间租来的、只有十平米却几乎耗去我一半工资的小次卧。那年的冬天特别冷,暖气似乎总也不够暖,窗外的风像刀子一样,呼啸着刮过楼宇间的缝隙。

    有一个周末,我加班到晚上十点才回到住处。身心俱疲,只想瘫倒。胡乱煮了碗泡面,端到书桌前,电脑屏幕上还闪烁着未回复的邮件。那一刻,一种巨大的、难以言说的孤独感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。在这座庞大而繁华的城市里,没有一盏灯是为我亮的,没有一个人在等我回家。我像个无关紧要的影子,飘荡在别人的热闹之外。

    我推开泡面碗,下意识地伸手从书架上抽出了这本《平凡的世界》。书页自动地摊开,露出了这枚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书签。我摩挲着它微凉的木质表面,心里反复咀嚼着这句话。买它时,只觉得这句子潇洒,有文人风骨。可在那个北风凛冽的夜晚,在这间冰冷的小屋里,我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,这“蓑衣”的重量,这“烟雨”的寒凉。

    我想起了书里的孙少平。他走出双水村,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,在建筑工地上搬砖,背着破烂的行李卷,住在连窗户都没有的工棚里。他面临的,是比我此刻要具体、艰苦得多的生存压力。但他心里有一团火,是对知识、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在支撑着他。他能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后,就着昏黄的煤油灯,如饥似渴地阅读。那些文字,是他抵御现实粗粝的铠甲,也是照亮他前行道路的微光。

    我呢?我拥有的物质条件比他好上千百倍,我面对的所谓“困境”,不过是职场新人的阵痛和都市生活的常态。我的这“蓑衣”,或许就是这份初入社会的生涩和迷茫;我的这“烟雨”,就是这必须独自承受的成长之痛。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那么,无论是斜风细雨,还是暴雨倾盆,除了穿上这身无形的“蓑衣”,硬着头皮往前走,还能怎样呢?“任平生”——接受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,接受它不会总是一帆风顺。

    那个晚上,我没有再去看那些烦人的邮件。我把书签小心地放在台灯下,就着光,重新读起了孙少平在工地上读书的那些段落。字里行间,那个倔强的青年仿佛就坐在我对面,他没有说话,但他的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无声的鼓励。我的心,奇迹般地慢慢平静下来。窗外的风声似乎也不再那么刺耳,桌上的灯光,也变得温暖了许多。

    自那以后,这本书和这枚书签,就成了我书桌上最固定的“住客”。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阅读进度的标记,更像一个沉默的老友,一个精神的锚点。每当我感到压力巨大、快要被挫败感击垮的时候,我就会看看它。有时,我会把它拿在手里,感受木头的温润,回想那个冬天的夜晚,告诉自己:“看,那么难的时候都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它见证过我因为一个项目成功完成而兴奋地在屋里踱步,也陪伴过我因为失恋而趴在桌上无声流泪。它听过我深夜敲击键盘的嗒嗒声,也见过我对着窗外发呆的侧影。它身上的那行金字,因为时常摩挲,边缘已有些模糊,但它所承载的那份意味,却在我心里愈发清晰和深刻。

    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不再是一句轻飘飘的诗词,它是我用这几年的奔波、汗水、眼泪和一点点微小的进步,一点点亲身体悟出来的生活态度。它不是说对困难无所畏惧,而是明白了困难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;它不是鼓吹盲目的乐观,而是在认清现实的不易之后,依然选择不放弃,选择扛起来,走下去。这“任”,是坦然,是接受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。

    如今,我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轨,也在这座城市交到了可以谈天说地的朋友。那间冰冷的出租屋,也换成了有明亮窗户的公寓。生活似乎在向好,但我知道,前路依然会有新的“烟雨”。可我不再像初来时那样惊慌。

    台灯下,书签依旧。它像一个时间的坐标,标记着我从青涩到逐渐成熟的这段旅程。它很轻,轻得几乎没有重量;它又很重,重得装下了我好几年的青春岁月和心路历程。我不知道这本书我还会读几遍,这枚书签我还会用多久。但我知道,无论它未来夹在哪一页,停在哪个故事里,它所代表的那些夜晚,那些感悟,那种“任凭风吹雨打,我自缓步而行”的底气,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生命里。

    这枚小小的书签,就是我的“蓑衣”。而生活这场漫长的“烟雨”,我正学着,也更有了勇气,去坦然面对,去走完我这“平生”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