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文典南港文典

入职时连 Excel 都不熟,现在能做全部门数据分析:我靠自学补的短板

    还记得刚入职那会儿,我连Excel表格都做不利索。第一次被要求整理销售数据,手忙脚乱折腾了一下午,最后交上去的表格连求和公式都用错了。主管没说什么,只是默默帮我修正了数据,可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。

    就是从那天起,我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个状况。

    最开始,我连Excel里“筛选”和“高级筛选”都分不清。每天下班后,我就留在办公室多待一个小时,从最基础的函数开始学起。SUM、AVERAGE、VLOOKUP……我把这些函数写在便利贴上,贴满整个显示器边框。有一次为了搞懂VLOOKUP的精确匹配和近似匹配,我反复测试到晚上九点,保洁阿姨来打扫时吓了一跳:“小姑娘,这么拼啊?”

    真正让我开窍的,是处理部门月度报告那次。主管让我把五个分公司的数据合并分析,我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。那个周末,我泡在市图书馆,把能找到的Excel教程都翻了一遍。周一到公司,我用新学的数据透视表,十分钟就完成了原本需要半天的工作。当我把自动生成的可视化图表发给主管时,他回复了三个字:“进步快。”

    这份肯定像一剂强心针,我开始不满足于只学Excel。

    那个冬天,我报名了线上的SQL课程。白天工作,晚上学习,凌晨做梦都在写代码。记得最清楚的是学JOIN语句那周,我整个人都魔怔了。做饭时在想内连接和外连接的区别,通勤时在脑子里画维恩图。有次在超市排队,前面两个人靠得太近,我下意识想:“这得用FULL JOIN才能完整显示。”

    慢慢地,我从需要别人给数据,变成了能自己从数据库取数。当同事为等IT部门导数据发愁时,我已经能写个简单查询直接提取。这种掌控感让我着迷。

    真正让我感受到数据分析魅力的,是去年做的门店客流分析。市场部想知道哪些时段该增加人手,我调取了三个月的客流数据。清洗数据花了整整两天——删除重复记录、处理异常值、统一时间格式。当散乱的数据变得规整,规律自然浮现:周三下午客流莫名低谷,周五晚上高峰持续到更晚。根据这些发现,门店调整了排班和促销时段,当月人力成本降了8%,销售额反而微升。

    那一刻我明白,数据真的会说话。

    现在回想这一年多,我陆续学会了Python做数据清洗,用Tableau做可视化看板,最近在啃统计学的书。上周,经理把部门的季度经营分析交给我主导。会上,当我展示通过关联分析发现的客户流失预警信号时,看着同事们认真记录的样子,突然有些恍惚——这还是那个曾经被Excel难倒的新人吗?

    学习的过程当然不总是顺利。遇到过代码怎么都调试不通的深夜,也经历过分析结论被挑战的忐忑。记得有次为了验证一个数据异常的原因,我翻遍了两年内的所有相关记录,最后发现是统计口径变更导致的。找到答案时已是凌晨,办公室只剩我一个人,却忍不住开心地笑出声。

    要说有什么秘诀,可能就是别怕从最笨的方法开始。我至今保留着第一个数据分析笔记,上面稚嫩地记录着:“Ctrl+Shift+↓可以选到最下面。”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积累,让我走到了今天。

    最近带实习生,小姑娘忐忑地问我:“姐姐,我觉得数据分析好难啊。”我给她看那个写满基础操作的笔记本,就像在看待曾经的自己。我告诉她:“我最初连Excel求和都会出错,重要的是,从今天开始,每天进步一点点。”

    数据的世界曾经对我紧闭大门,如今我拥有了钥匙。这不是终点——我还在继续学习,因为我知道,下一个让我一头雾水的新知识,正是未来让我游刃有余的新武器。而这一切,都始于那个连Excel都不熟的下午,始于不甘心后的第一个决定:打开软件,从最简单的SUM函数开始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