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开第一页,日期是去年秋天。那时他刚去那个北方城市三个月。
“今天降温了,零下五度。”他写道,“出门时呵出的白气让我想起小时候冬天,我们挤在锅炉房等红薯烤熟。这里的冷不一样,是干冷,风吹在脸上像小刀子。路过便利店买了热豆浆,捧在手里才感觉活过来一点。要是你在,肯定会笑我像个怕冷的孩子。”
我停在这里,手指轻轻抚过这行字。确实,他最怕冷了。在我们南方的家里,冬天他总要抱着热水袋才能入睡。现在一个人在北方,不知道他有没有记得买厚被子。
继续往下翻,字迹时而工整,时而潦草,像是心情的晴雨表。
“今天项目遇到瓶颈,在实验室待到凌晨。回公寓的路上,整条街只有我的脚步声。抬头看天,这里的星星比家里清楚多了,可能是因为空气干燥。找到北斗七星,想起你总说分不清星座。等你来了,我指给你看。”
看到这里,我忍不住笑了,又有点鼻酸。他还是这样,总惦记着要教我认星星,就像从前夏天在老家天台,他一遍遍指给我看,我却总是记不住。
日记里不全是思念,更多的是他琐碎的日常,那些他电话里从不提起的细节。
“学会了包饺子,虽然形状还是不太好看。和面的水总掌握不好,不是太硬就是太软。隔壁的老张教了我好几次,他说他妻子刚去世,以前都是她包饺子。我们两个大男人在厨房里手忙脚乱,面粉撒得到处都是。最后煮出来的饺子有的破了皮,但吃起来特别香。”
我能想象那个画面——两个离家的男人,在异乡的厨房里笨拙地学着包饺子,空气里飘着面粉和思念。老张后来经常出现在日记里,成了他在那个城市唯一能说上话的人。
有一页的字迹特别乱,像是匆忙写下的:
“今天在商场看见一个背影特别像你,穿着类似的米色风衣,头发也梳成你常有的样子。我差点就要喊出你的名字,幸好她转过身来——完全陌生的一张脸。那一刻的心跳声大得自己都听得见,站在原地好久没动。”
读到这里,我的眼眶湿了。这种认错人的滋味我也尝过太多回。在超市看见有人拿他爱喝的饮料,在公园看见相似的外套,每一次都让心跳漏掉半拍,然后又沉沉落下。
最让我心疼的是他生病那几天的记录。
“发烧了,三十八度五。自己煮了粥,糊了锅底。躺在床上时特别想你煮的白粥,那种米粒刚好开花,不稠不稀的样子。把被子裹紧些,假装是你给的拥抱。不敢告诉你生病的事,你会担心。”
这个傻子,总是报喜不报忧。我记得那段时间通电话,他声音确实有点哑,说是天气干燥。我信了,还嘱咐他多喝水。
随着时间推移,日记里的内容开始有了变化。他渐渐熟悉了那座城市,找到了喜欢的书店,常去的面馆,甚至开始欣赏起北方的秋天。
“今天去了香山,红叶确实名不虚传。捡了几片完整的叶子夹在本子里,想寄给你,又怕在路上碎了。还是等你来了亲自看吧。山上的风很凉,但阳光很好,照在红叶上透明发亮。要是你在,一定会让我给你拍很多照片。”
我知道他说的那家书店——在日记里提过好几次,有个靠窗的位置,下午阳光会斜斜地照进来。他说在那里看书,会忘记时间,忘记自己身在异乡。
翻过一页又一页,就像陪他走过了这分离的一年。那些他没有在电话里说出口的孤独、坚强、脆弱和希望,都静静地躺在这本日记里。
接近尾声的部分,他写:
“算着日子,还有两个月就能回去了。昨晚梦见我们的小阳台,你种的多肉应该又长胖了一圈吧。在商场看见一条裙子,你穿一定好看,犹豫着要不要买,又怕尺寸不对。还是等你来了亲自试。”
我起身去衣柜里找出那条裙子——是他上次回来时带的礼物,尺寸刚刚好。他不知道,我每次穿这条裙子,都觉得他就在身边。
最后几页,字迹变得轻快起来:
“今天把公寓彻底打扫了一遍,窗明几净。买了个新的花瓶,等你来了就可以插满花。老张说要请我们吃饭,他最近精神好多了,说看见我就想起他儿子。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就要结束这段异地生活了。”
合上日记,窗外雨已经停了,夕阳从云层缝隙里漏出来,把房间染成温暖的金色。我把日记本抱在胸前,封面上还留着他手掌的温度。
这些文字,这些日子,这些隔着千山万水的思念和等待,终于都要有个圆满的结局了。异地恋确实辛苦,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坚持,让重逢变得格外珍贵。
现在,他马上就要回来了。而这本日记,会成为我们爱情里最特别的见证——记录着那些不能相见的日子里,爱如何跨越距离,如何在字里行间生长,如何让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人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南港文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98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1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5)
4网购餐具套装有划痕商家说瑕疵品阅读 (75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