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文典南港文典

做手工皂制作者:从兴趣到创立个人品牌的过程

    说起来,我和手工皂的缘分,开始得特别偶然。那大概是在五年前的一个冬天,我的皮肤干燥得厉害,像糊了一层会发痒的鳞片,市面上各种宣称有奇效的护肤品用了不少,钱花了不少,却总是治标不治本。有一天,我在一个常逛的生活分享平台上,看到一位博主晒自己做的“酸奶马赛皂”,那皂体温润,像一块上好的奶酪,旁边还摆着制作时用的模具、精油瓶子,看着就让人觉得温暖、安心。博主在文字里细细描述着用了自己做的皂后,皮肤是如何一点点变得柔软起来的。我心动了,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,在网上下单了一套最基础的入门工具和材料。

    还记得第一次“开锅”的那个周末下午,阳光暖融融地照进厨房。我像个笨手笨脚的小学生,对照着网上的视频教程,小心翼翼地把氢氧化钠倒入冰冻的牛奶里,看着它呲呲作响,温度计上的数字一点点攀升,心里又紧张又兴奋。称量橄榄油、椰子油、棕榈油,再把混合好的碱液慢慢倒入油脂中,然后用打蛋器不停地、不停地搅拌。那真是一个考验耐心的过程,手臂酸得抬不起来,心里还直打鼓:到底要搅到什么时候才算好?直到皂液在搅动下留下清晰的痕迹,那种所谓的“Trace”状态出现时,我差点没在厨房里欢呼出来!把浓稠的皂液倒入模具,轻轻震出气泡,再用旧毛巾包裹好保温,剩下的,就是满怀期待地等待了。

    等待脱模的那两天,我几乎每隔几小时就要去摸摸那个被毛巾包裹着的“宝贝”。脱模切皂的那一刻,心情就像开盲盒。当那块还略显稚嫩,但散发着淡淡奶香的皂体出现在眼前时,一种巨大的成就感瞬间淹没了我。这不仅仅是做出了一块能用的肥皂,更像是我亲手创造了一个小小的、充满希望的生命。晾皂需要四到六周,那段时间,我每天都会去看看它们,感受它们一点点变得坚硬、温和。第一次用上自己做的皂洗澡,那种绵密细腻的泡沫,和洗完后皮肤干净却丝毫不紧绷的滑润感,让我彻底着了迷。我知道,我找到了一件能让我完全沉浸其中、忘记所有烦恼的事情。

    从那以后,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献给了这个小爱好。厨房的一角成了我的“实验室”,家里的书架渐渐被各种油脂、精油、颜料和模具占领。我开始不满足于基础的配方,像一块贪婪的海绵,到处搜集资料,学习不同油脂的特性和功效。橄榄油滋润,椰子油清洁力强但略有刺激性,榛果油清爽,乳木果脂厚重保湿……我明白了,做皂就像调配一款专属的护肤品,需要精密的计算和用心的搭配。

    失败是常有的事。有一次,我想做一款渲染皂,就是让皂体有漂亮的大理石花纹那种。可能是我太心急,皂液还没到足够浓稠的状态就入了模,结果颜色全部混在一起,成了一锅灰扑扑的、毫无美感的“泥巴”。还有一次,保温没做好,皂体表面出了一层“皂粉”,像起了鸡皮疙瘩。看着这些“残次品”,心里当然会沮丧,但更多的是不服气。我把失败的皂都细心切好,贴上标签,注明失败的原因,它们成了我成长路上最真实的记录。

    慢慢地,我做皂的手艺越来越熟练,也开始尝试更多创意。用喝剩的咖啡渣做磨砂皂,加入燕麦粉做温和去角质的沐浴皂,用新鲜榨取的黄瓜汁做清爽的洁面皂……我还迷上了调香,薰衣草的宁静,甜橙的欢快,雪松的沉稳,在小小的厨房里,我仿佛成了一个魔法师,用双手调和着自然的气息。做的皂越来越多,自己根本用不完,我就把它们精心包装好,送给亲朋好友。听到他们惊喜的反馈:“哇,这个洗完脸好舒服!”“你做的皂比买的还好用!”那种被认可的感觉,比任何夸奖都来得珍贵。

    就是这些鼓励,让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:我能不能,把这些承载着心意和汗水的手工皂,让更多人用到?这个念头一旦生根,就开始疯狂生长。但我知道,从爱好到生意,是两回事。我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每一批皂的成本,计算时间、材料、包装。我研究了市面上的手工皂品牌,思考自己的定位。我不想做那种花里胡哨、华而不实的东西,我希望我的皂,是朴素的、有效的、能真正滋养皮肤的。

    创立品牌的第一步,是取名。我想了好几个晚上,最终定下了“素朴时光”这个名字。我希望我的皂,能带给使用者一段回归简单、感受质朴的美好时光。然后就是设计logo,找厂家订制包装,每一张标签纸,每一个包装盒,我都反复斟酌,希望它们能传递出我心中那份温暖、自然的感觉。

    一切准备就绪,我在一个手作电商平台开了自己的小店。还记得上传第一个宝贝时,我反复修改图片和描述,手心都紧张得冒汗。按下“上架”键的那一刻,心怦怦直跳。最初的几天,店铺静悄悄的,无人问津。那种等待的滋味,确实煎熬。但我没有干等着,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做皂的过程,拍下油脂融合的瞬间,记录皂液慢慢凝固的样子,写下每一款皂背后的灵感故事。我不去刻意推销,只是真诚地分享我的热爱。

    转机发生在一个月后。一位陌生的客人买了我的“经典马赛皂”,几天后,她给了我一个长长的、带图的好评,详细描述了使用感受,并说这是她用过最舒服的手工皂。那个评价,像一束光,瞬间照亮了我前行的路。渐渐地,店铺开始有了稳定的客流,有了回头客。有人专门来买给宝宝的敏感肌皂,有人为长辈定制无香料的沐浴皂。每一份订单,都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。

    当然,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遇到过挑剔的客人,也遭遇过物流的延误,也曾因为订单突然增多而连续通宵做皂,累得直不起腰。但当我把一块块精心制作、包装好的手工皂寄往全国各地,想象着它们将被不同的人使用,带去一丝洁净与抚慰时,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了满足。

    现在,“素朴时光”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。它依然是个小小的品牌,没有庞大的规模,也没有惊人的销量。但它承载着我从那个皮肤干痒的冬天开始,一路走来的所有热爱、坚持与梦想。我的厨房,依然是它诞生的地方,这里充满了橄榄油的青草气、精油的芬芳,和皂化反应带来的微热。

    回头看看这段路,我想说,如果你心里也有一颗关于热爱的种子,别犹豫,去浇灌它吧。从笨拙地搅拌第一锅皂液开始,从收获第一个陌生人的认可开始,从把爱好变成一份能温暖他人的小事业开始。这个过程里,没有那么多高深的道理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动手、尝试、失败再重来。是双手的劳作,赋予了物品温度;是时间的沉淀,让梦想照进了现实。这块小小的手工皂,于我,早已不是一块简单的清洁用品,它是我用双手一点点创造出来的,属于自己的,温暖而笃定的世界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