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文典南港文典

从月薪三千到年入百万的秘密

    那会儿我刚毕业,揣着三千块的月薪,住在北京五环外一个十平米的隔断间里。夏天闷得像蒸笼,冬天窗户漏风,得裹着羽绒服睡觉。每天挤早高峰的地铁,人被夹在中间,脚都不沾地。公司楼下买两个包子就是一顿早饭,中午跟同事拼单点外卖,超过二十块就得犹豫半天。

    我记得特别清楚,第一个月发工资,给爸妈各买了双皮鞋,花了六百。妈在电话里说“我儿子挣钱了”,声音有点哽咽。挂了电话,我看着银行卡余额——还剩八百三十七块五,要撑到下个月发薪日。那个晚上,我蹲在出租屋的消防通道里,抽了半包红梅,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。不是觉得苦,是突然明白了什么叫责任。

    转机出现在入行第三个月。我们组接了个急活,客户要得特别急,周末必须有人加班。老员工都找理由推了,我主动举手:“我来吧,反正周末也没事。”其实哪是没事,是太想抓住每一个机会了。

    那个周末,我泡在公司里整整两天。不懂就问,查资料、请教别的部门同事,硬是把方案啃下来了。周一汇报,客户很满意。经理拍着我肩膀说:“小伙子可以啊。”

    从那天起,我明白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——活好,是最硬的通行证。

    后来我开始“偷师”。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公司,看总监怎么改方案;午休时缠着技术大牛问问题;下班后留在办公室学软件、看行业报告。那一年,我几乎没在晚上十点前离开过公司。同事笑我傻,说拿这点钱拼什么命。我只是笑笑,心里清楚:现在偷的懒,以后都要加倍还。

    第一次跳槽是在入行一年半后。新公司开出八千月薪,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。在新环境里,我继续着“傻人”的做法——专挑难活干,专找苦差事接。有次为了赶项目,连续熬了三个通宵,最后直接晕倒在卫生间。醒来时在医院,项目经理红着眼睛说:“你这孩子,太拼了。”

    可能就是这股傻劲儿打动了他。他开始带我见客户、谈项目,把核心业务一点点交给我。我的工资也从八千涨到一万五,再到两万。毕业第三年,我在老家付了首付,虽然只有六十平,但终于有了自己的家。

    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。那时直播电商刚兴起,我觉得这是个机会,就跟两个朋友合伙创业。我们挤在一个三十平的办公室里,白天跑供应商,晚上研究平台规则,困了就打地铺睡一会儿。

    最艰难的时候,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,合伙人之一选择了退出。我和剩下的伙伴把信用卡都刷爆了,才勉强维持运转。记得有天夜里,我们盘点完库存,发现还差五万块才能续上仓库租金。两个人相对无言,最后决定把各自的手表、电脑都挂到闲鱼上。

    就在山穷水尽时,我们抓住了一个机会——帮一个农产品基地做直播带货。那场直播从早上六点开到凌晨两点,我站在镜头前整整二十个小时,喝掉八瓶红牛,嗓子完全哑了。但就是这场直播,卖出了三十万的销售额,救活了公司。

    此后三年,我们赶上了风口,公司从三个人发展到五十多人,年营收破亿。我实现了年入百万,换了车,搬进了更大的房子。但说实话,当我真的拥有这些时,反而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。

    去年回老家,翻出刚工作时的旧物——一个笔记本,扉页上写着:“撑过去,就是晴天。”突然就哭了。想起住隔断房的日子,想起为二十块外卖纠结的日子,想起在消防通道里掉眼泪的日子。

    如果有人问我从月薪三千到年入百万的秘密,我会说:哪有什么秘密,不过是在别人放弃时多坚持了一会儿,在别人敷衍时多认真了一点,在别人计算得失时多傻了一回。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辜负认真做事的人,只是回报来得早晚而已。

    现在的我,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,依然会为一个小细节反复打磨。不是缺钱,是忘不了那个蹲在消防通道里抽烟的年轻人,忘不了他眼里的不甘和渴望。

    路还长,我才刚刚走到山腰。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,那些最黑暗的夜晚,原来都藏着最亮的星光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