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文典南港文典

我随口提的喜好他记了一整年

    这事儿过去一年了,我还总忍不住翻看手机里那张照片——一个边缘磨得发白的蓝色小本子,摊开来,密密麻麻写满了字。那不是什么学习笔记,也不是工作纪要,上面记着的,全是我随口说过的话。

    我至今还记得发现它时的情景。

    那是个周末的下午,阳光很好,他过来帮我收拾乱得像狗窝的书桌。我正窝在沙发里刷手机,就听见他“咦”了一声,从抽屉最里头摸出那个蓝本子。“这是什么?神神秘秘的。”他笑着问我。

    我抬头一看,心里咯噔一下。那本子我藏得自己都快忘了。我几乎是扑过去想抢回来,脸上烧得厉害:“没什么没什么,快还给我!”

    他个子高,把手一举,我就够不着了。他一边躲,一边好奇地翻开。然后,他就不动了。

    时间好像在那个瞬间凝固了。客厅里安静得只剩下窗外的鸟叫声。他脸上的笑容慢慢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、极其复杂的神情——有惊讶,有震动,还有一种柔和的、几乎要满溢出来的东西。

    他维持着举着本子的姿势,一页,一页,慢慢地翻看。过了好久,他才转过身,眼睛亮得吓人,声音有些沙哑:“你……你全都记下来了?”

    我像个被现场抓住的小偷,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,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那个本子,是我的“喜好收集簿”。

    说起来挺不好意思的,我这个人,平时大大咧咧,说话经常不过脑子。一起看电影,我会突然说:“哎呀,这种淡紫色的天空真好看,要是裙子是这个颜色就好了。”路过蛋糕店,我会扒着橱窗感叹:“你看那个栗子蛋糕,看起来真扎实,肯定不像奶油那么腻。”甚至刷到一条关于“木绣球”的短视频,我也会把手机递过去:“快看,这种花一团一团的,像不像好吃的糯米丸子?”

    这些都是瞬间划过脑海的念头,像风吹过水面泛起的涟漪,说完,我自己也就忘了。

    可他,却悄悄当了真。

    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。大概是在某个我睡着后的深夜,或者某个我加班的周末下午,他拿出这个本子,把我那些零碎的、飘忽的“喜欢”,一笔一划地固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本子里的内容,毫无逻辑,完全是我思维的跳跃现场。

    有一页写着:
    “10月23日,阴。她说巷口那家 bakery 飘出的黄油味,像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。(备注:她外婆家在南方,可能喜欢老式糕点的醇香,而非西点的甜腻。)”
    下面甚至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了一句:“已尝试复刻鸡蛋糕,失败,太甜。继续调整。”

    另一页写着:
    “3月15日,晴。开车听歌,放到一首老歌,她说前奏的萨克斯风一起,就像回到了九十年代的黄昏。(搜索:90年代经典萨克斯风曲目,整理歌单。)”
    旁边真的列了七八首歌名。

    还有更琐碎的:
    “不爱吃太甜的,但喜欢蜂蜜的天然感。”
    “觉得棉麻材质舒服,但容易皱,纠结。”
    “喜欢木质调香氛,提到过‘雪松’和‘柑橘’的搭配很奇妙。”
    “看电影容易哭,尤其是那种默默付出不说话的配角。”

    一条条,一件件,有些我记得,大多数我早已抛之脑后。看着那些文字,那个平日里被我吐槽不够浪漫、有点木讷的他,仿佛就坐在我对面,低着头,无比认真地对待着我每一个情绪的碎片。他不是在记录,他是在一片一片地,捡起那个连我自己都不太在意的“我”。

    真正的“爆发”,是在我生日那天。

    我原本以为,也就是一顿好吃的,一个蛋糕,一份礼物。没想到,从早上开始,我就被一连串的“精准打击”弄懵了。

    早餐是他做的溏心蛋和烤吐司,旁边配了一小碟我某次提过的、某个南方城市才有的特色酱菜。我惊讶地问:“你从哪儿弄来的?”他挠挠头,有点不好意思地笑:“网上找的,托人买的,你说过想尝尝。”

    中午收到一个巨大的花盒,打开一看,不是俗气的玫瑰,而是一大丛清新翠绿的木绣球,其间点缀着几朵白色的澳梅,正是我形容过的“像糯米丸子”的样子。花束里夹着一张卡片,上面是他笨拙又认真的字:“希望你的心情,像今天的花一样。”

    晚上,他亲自下厨。桌上的菜,没有一个是我平时常点的外卖,却完美避开了我所有不经意间流露的“嫌弃”:汤是清淡的,没有过多的味精;肉烧得酥烂入味,因为我说过不喜欢塞牙;甚至有一道凉拌菜,用了我说“有童年味道”的某款芝麻酱。

    最后,蛋糕端上来了。不是常见的奶油水果蛋糕,而是一个朴素的栗子蛋糕,上面简单淋了一层巧克力酱。他看着我,眼睛亮晶晶的:“你说过,喜欢栗子蛋糕的扎实口感。”

    我挖了一勺放进嘴里,那口感,香甜醇厚,一点都不腻。那一刻,我看着他,再看看那个放在桌角的、已经被我翻旧了的蓝色本子,眼泪“唰”地一下就下来了。

    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?

    就好像,你一直以为自己是宇宙中一颗默默自转的、不起眼的小星球。却突然有一个人,他用一支笔,一架望远镜,仔仔细细地观察你,记录下你山脉的轮廓,云层的流动,坑洼的痕迹。他看到了你的荒凉,也看到了你身上唯一一朵小花的珍贵。他不仅看到了,他还把你所有的特征,都郑重地收藏了起来。

    被人爱,不稀奇。被人这样用心地“看见”和“收藏”,那种震撼,直击心底最柔软的地方。它让你感觉到,你存在的每一个细节,你发出的每一个微小的声音,都值得被郑重对待。

    我一边哭一边笑,捶着他的肩膀:“你傻不傻啊!”

    他把我搂在怀里,下巴抵着我的头顶,轻声说:“你说的每一句话,我都想听进去。”

    后来,我问他,怎么会想到用本子记下来。他说,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。只是我说话天马行空,他脑子笨,怕忘了。后来发现记下来挺有意思,就像在玩一个关于我的闯关游戏,每实现一条,就像点亮了一颗小星星,看着本子上的“星图”越来越亮,越来越丰富,他就特别有成就感。

    现在,那个蓝色的小本子,还躺在我抽屉里。我没有再往里面添加新的内容,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它最重要的使命——它让我确信,在这个世界上,有一个人,愿意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,为我建筑一座属于我一个人的、坚固而温柔的城池。

    那些随口说的话,像散落在风里的蒲公英种子,连我自己都找不到踪迹了。可他,却为我小心翼翼地拾起,然后种出了一整个花园。

    这大概就是生活里,最顶级的浪漫了吧。它不是999朵玫瑰,不是昂贵的礼物,而是“我记住了”——我记住了你爱吃的口味,记住了你无心的向往,记住了你细微的感受,记住了那个连你自己都可能忽略的、真实的你。

    那个本子,我会一直留着。等我们老了,头发都白了,再拿出来翻一翻。我想,那时候的我,依然会为当年那个认真记录的男孩,和那个被小心翼翼珍惜着的自己,再一次,热泪盈眶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港文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